第(2/3)页 “我也想去一趟的,但是南庄刚开始产出,实在走不开。”杨巧月有些遗憾。 这两年舅舅家虽然碍于杨家没到乡下看她们母女,但是东西一直都没少,心里自然亲近外祖母家。 杨巧月让大家停下来休息,她和杨承栋到吕氏那商量这事。 吕氏正在屋里给几个丫鬟说一些大户人家的规矩,需要注意的事情。 几个丫鬟经过几日的教导,已经和起初入庄时有了很大的变化,她们几人也努力认真。 年纪稍大的阿梅现在负责帮忙吕氏做一些事情,阿兰阿菊让管秋带着前后忙庄子的事。 两人进屋,吕氏脸上立即露出笑容,让丫头们散了,各自去忙。 杨承栋给吕氏见礼,吕氏赶忙让他坐下,都有三日没见了。 “娘,这几个丫头学的怎么样?”杨巧月随口问起。 吕氏笑着:“你选的人你还不知道?都好,各有各的特点,阿梅谨慎懂事,管内事最好,阿秋心细,让她负责你庄子的账务确实合适,阿兰聪慧反应快,有外面的事情需要跑的她合适,阿菊年纪小胆子也小,但十分暖心,跟在你身边专门伺候合适。” 杨巧月的想法和吕氏是一样的,没想到母亲看人方面的眼光还挺厉害的。 闲聊几句,吕氏主动说起娘家年礼的事儿,她问杨承栋的时间,想让他去送年礼。 “时间上没问题,来回十日应当可以,能在年关前赶回来。我年后才去书院。”杨承栋回道。 这件事便定下,年礼吕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,一箱子,都是给外甥外甥女准备一些衣物。 杨承栋想着早去早回,便定下回家准备准备,明天出发,走水路,顺风两日便能到。 杨巧月给外祖母家的年礼比吕氏还多,装了一箱红薯,一箱腌制的白崧,一箱菌菇。 杨承栋差点忘了说这事,“爹让我和大姑家的年礼一起送去。” 提起杨家的大女儿,吕氏露出一抹回忆,大家都好久没见了。 她记得刚嫁来杨家时,和大姐的关系最好,大姐的婚事还是娘家帮着介绍的。 嫁给苏地一个普通商贾,这些年发展得不错,小日子过得可以,大家一直也有来往,虽然杨家觉得低嫁了,一直不满,还埋怨吕家。 这两年被贬后,埋怨才淡了些。 “月儿,你那些特产有没有多的,给大姑家备上一份。两年前你父亲和祖母决定那事,她也是反对的。每年总不会忘了给我们备上一份礼,之前在乡下不讲究,如今过去是要回礼的。”吕氏淡淡说道。 杨巧月自然没有意见,大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,所以并不觉得高嫁是好事,也准备了三箱特产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