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杨穆忠也不太清楚杨巧月为何会懂这些,还有产量远高于肥沃土地的粮种,没有多解释。 两人来到地里,远远看到一道小巧的身影正在棚户下收白菘和红薯。 这些可都是冬季的主要食物,杨齐忠看着土地里白菘和红薯混合种,完全解决了种植空间少的问题。 这土地的营养怎么能足? 脚下步子不自觉快了些,拿起车里的白菘和红薯,又大又新鲜,完全没缺肥少料的样子。 “二伯父。”杨巧月虽然一身泥垢,仍然不失大户人家的礼数,福了福身。 杨齐忠回过神,看着长了两岁,容貌没什么变化的侄女,神情却愈发深沉了,这次过来实在是吃惊。 回了一礼,“月丫头,这些…… 这些都是你想到的?” 杨巧月理解他的诧异,这在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眼中,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 对她却并非什么难事,没有过多解释,转口问道:“二伯父,我还以为你要出了年才过来。” “我在府中也没有事做,倒不如早点过来帮你们。”杨齐忠放下白菘,笑道。 看到挖出来的红薯十分惊奇,他几乎没见过这种东西。 杨巧月这倒没有避讳,告诉他这叫红薯,可以当主食果腹,而且易在贫瘠土地栽种,耐寒,耐旱。 这种食物暂时还未传到北方,自然没见过。 杨齐忠看着小巧的侄女,想起四弟将她们母女扔到乡下两年,心底竟然有些庆幸儿子跟来。 这丫头在京师时的性子他也算了解,一旦讨厌一个人是非常彻底的。 笑着没再多问,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。 杨巧月招呼着他们下地帮忙,这么一大片要在离开前收好。 二伯父一房为人憨厚,也没有功名,在乡下长大,不争不抢,对于在哪并不在意,只要一家人平安喜乐就好。 杨穆忠和杨齐忠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,一日时间,总算收了两车白菘和红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