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回忆起过往,米国对樱花国的支持并非无的放矢,最初不过是基于他们对漂亮国的乖顺态度——言听计从,唯漂亮国马首是瞻,这种姿态自然赢得了米方的青睐和支持。
然而,随着时光流转,史密斯渐渐察觉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。樱花国表面上对漂亮国俯首帖耳,背地里却暗流涌动,甚至在文化输出领域展现出令人不容忽视的野心。正如陈阳所说,近些年来,樱花国的艺术品、鉴定师已悄然叩响欧洲市场的大门,其势头的凶猛程度远超想象。
细数这些年的变化,史密斯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:樱花国先是立足亚洲,在本区域内频繁举办艺术品巡展,每一次展览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输出盛宴。如今,他们的步伐早已跨出亚洲,近两年更是高调踏入欧洲市场,将影响力扩展至老牌发达国家的辐射圈。
在这些巡展中,不少来自华夏的艺术品赫然在列,那些本应属于华夏文明的瑰宝,竟成了樱花国展示自身软实力的道具。尽管在米国、漂亮国眼中,这些都无所谓,也是文化输出的的一部分,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,毕竟放眼欧洲,许多国家也收藏了不少华夏的艺术品。然而,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,让史密斯心中警铃大作。
他反复思忖着,从亚洲到欧洲,每一步走得看似自然而然,实则是樱花国精心布局的结果。每一场巡展都像是一颗颗棋子,慢慢铺陈开来,最终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。当他们逐渐渗透进欧洲市场,当他们的鉴定师开始与欧洲顶尖机构展开合作,这一切都预示着更大的图谋。
随着思绪的深入,史密斯的内心越发沉重。他仿佛看到了樱花国野心的全貌,那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,正在悄无声息地向四面八方扩展。这种野心,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市场,而是涉及到更广阔的领域。
这些年华夏崛起之后,他们已经将目光盯上了这些海外流失的文物,一股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华夏人心中油然而生。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追忆过去的辉煌,而是开始积极行动,想要收回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和文明的艺术品。这种决心如同一把利剑,直指欧洲各国的软肋。
正因为如此,欧洲这些国家才想着用樱花国来打压他们,希望用樱花国的艺术崛起,来制衡华夏。他们企图在这场文化博弈中扮演幕后操纵者的角色,试图以樱花国为棋子,在全球艺术舞台上与华夏分庭抗礼。
然而,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博弈,却如同一把双刃剑,既可能遏制华夏的文化复兴,也可能激发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。这种复杂的国际文化博弈,就像一盘精心设计的棋局,每一步都暗藏玄机,现在陈提到了这个问题,不得不让史密斯好好思考一番。
整个会议室里非常安静,安静到只能听到互相呼吸的声音,每个人都屏住呼吸,生怕打破这份微妙的平衡。华夏这边的代表,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看向陈阳,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钦佩。这小子一手借刀杀人玩的好漂亮,他们心想,陈阳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,精准地刺中了问题的核心。
会议桌上的每个人都在内心激烈地思考着,权衡着陈阳所说的话。对于华夏目前在国际艺术领域的地位,所有人心里都清楚,那是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感受。骄傲与无奈并存,希望与担忧交织。甚至在整个亚洲,樱花国也算是头一份,这让他们感到既愤怒又无力。当然这里并不是指实力,而是指另一种关系,一种令人不快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樱花国那是西方国家的狗,这个比喻虽然刺耳,却不得不说道出了残酷的真相。人家西方国家当然向着自己家的宠物了,这种偏袒让在场的每个华夏代表都感到一阵心酸。他们回想起过去几年的种种遭遇,那些被忽视的才华,那些被低估的作品,那些被冷落的展览,全都是这个不公平游戏规则的受害者。
所以,即便华夏这些年在国际艺术领域有些崛起,但因为漂亮国、米国等国家的压迫,艺术复兴这路走的非常艰难。每一步都像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,每一次突破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。他们想起那些日日夜夜的辛勤创作,那些被国际展览拒绝的沮丧,那些被西方评论家误解的苦涩,这些经历都在此刻涌上心头。
甚至国内不少有才得画家、艺术家纷纷选择了出国发展。这个事实像一记重锤,敲在每个人的心上。他们为这些人才感到惋惜,也为祖国的艺术发展感到担忧。那些曾经满怀热情的年轻画家,那些独具慧眼的艺术鉴赏家,那些勤勉的艺术研究者,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?是因为缺少机会吗?是因为得不到认可吗?还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?
第(1/3)页